立身国学移动版

 
当前位置:主页 > 家教 > 家教掌故 > 正文

董仲舒的君臣观

时间:2019-11-20 19:06     来源:以孝治国     作者:秦永州 杨治玉      点击: 次    
导语:西汉儒学家董仲舒吸收各家学说,对儒学进行再创造。为了维护绝对的君权,他吸收了韩非子的君臣父子说,提出了三纲五常的说教。

 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吸收各家学说,对儒学进行再创造。为了维护绝对的君权,他吸收了韩非子的君臣父子说,提出了三纲五常的说教。

 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天道系统掩盖着的政治主张。所谓“三纲”即君为臣纲、父为子纲、夫为妻纲;所谓“五常”即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
  董仲舒的君臣观,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:

  第一,正式提出“三纲”的概念

  董仲舒大讲《春秋》大一统,鼓吹“强干弱枝”,提出“王道之三纲,可求于天”,“天不变,道亦不变”。君臣关系成为永恒的,不可违背的天道,亦即君权神授。虽然尚未提出“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的具体条文,但意思已很明确了,待西汉末成书的《礼纬》就把“三纲”的条文具体化了。

  第二,把君臣父子阴阳化

  董仲舒用“阳尊阴卑”解释君臣关系说:“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之义,皆取之阴阳之道。君为阳,臣为阴;父为阳,子为阴;夫为阳,妻为阴。”君臣、父子、夫妻的尊卑关系从此定位。

  第三,通过对君、父、夫的意志服从,使“三纲”得到绝对体现

  “三纲”把君臣父子关系置于严格的等级秩序之中,要求每个人必须按自己的身份去行动,不犯规、不越位。它强调绝对服从,弱化君、父、夫的义务和臣、子、妻的权力,强化君、父、夫的权力和臣、子、妻的义务,使这些弱势阶层在社会中逐渐只有义务没有权力,逐渐迷失了自己。

  从西汉董仲舒倡言三纲五常后,逐渐淡化“君礼”、“父慈”,强化“臣忠”、“子孝”,以后便形成了愚忠、愚孝意识,其表现有三:其一,忠臣不事二主,由君臣间的双向选择变成了单向选择;其二,君叫臣死,臣不死不忠;父叫子亡,子不亡不孝;其三,忠孝不能两全,即要求臣子放弃孝而成全忠。西汉那个“叱驭”的王尊就是弃孝全忠的典范。董仲舒的君臣观

(责任编辑:刘宽阔)

    说点什么吧
  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    相关新闻
    手机访问网址
    微信关注立身
    立身国学QQ群
   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
    重塑历史:拓展边界——走向何方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
    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

   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商业行为。
    京ICP备12015972号-6

   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
    缘起      关于立身        著作出版        版权说明        立身通联     友情链接       网站地图        师友建言       企业邮箱
   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