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身国学移动版

 
当前位置:主页 > 家教 > 特殊教育 > 视障教育 > 正文

揪出暑期损害孩子视力的4大“元凶”!

时间:2019-11-23 15:24     来源:家庭医生在线妇儿圈     作者:综合      点击: 次    
导语:曾有调查结果显示,一个暑假过后有近两成的学生视力下降。暑假里,学生没有了繁重的学业,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视力骤降呢?视力下降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?

  原标题:揪出暑期损害孩子视力的4大“元凶”!教你如何及时发现孩子视力异常

  曾有调查结果显示,一个暑假过后有近两成的学生视力下降。暑假里,学生没有了繁重的学业,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视力骤降呢?视力下降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?为此,家庭医生在线编辑采访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于水明视光医师,她表示要警惕暑期让学生视力骤降的4大“元凶”。

  01用眼时间不规律

  放假后,很多学生的用眼时间不规律,基本上都是连续数小时用眼不停歇,如看书可能会连续看3-4小时,甚至5-6个小时,而上学时基本都是用眼45分钟后,课间会休息10分钟,同时还有体育课,上学、放学等时间给予眼睛放松。

  02用眼量太多

  暑假里不少学生的用眼量表面上减少,实际上却增多了很多,他们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,还要参加各种暑期培训班,因此学生的时间会被安排得满满当当,如此一来,很容易加重了学生的用眼量。

  03足不出户,眼睛缺少阳光的刺激

  由于假期正值夏季,天气比较炎热,很多学生怕中暑都会选择宅居在家里,很少出门,有的甚至好几天不出门,户外活动大大减少,眼睛得不到阳光的刺激,阻碍视力发育。

  04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损害视力

  据调查统计,绝大多数的孩子最爱的暑假休息方式就是看玩电子产品。于水明视光医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,长期玩电子产品,尤其是手机、ipad等手持式电子产品 容易导致眼疲劳、产生干眼症甚至造成近视、斜视等。

  如今,很多手持式电子产品基本升级为触屏,在使用这类产品的时候,屏幕不断地刷新,页面不断更换,眼睛比较难固视,很容易被“晃晕”,出现不适感,从而导致眼睛疲劳。

  手持式电子产品外形小巧,当学生看到感兴趣的部分,眼睛会一直盯着屏幕,眨眼次数会在无形中明显减少,从而造成泪液蒸发增加,出现眼部充血、干涩、异物感,甚至有刺痛感,引起干眼症。

  使用手持电子产品的时候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姿势不正确,很多孩子喜欢躺在床上,或者窝在沙发上玩,这样会拉近用眼距离,长时间视近,容易导致眼睛调节紧张,慢慢地出现调节痉挛,从而造成假性近视,如果持续睫状肌紧张,就容易演变为真性近视。

  此外,长时间看近,调节的时候还会调动集合,因此眼睛容易出现调节性内斜视。

  几种“征兆”助你及时发现孩子视力异常

  其实,视力异常也是有一些“征兆”的,家长多观察孩子平时的一些举动,如果出现看东西喜欢眯着眼睛,或者歪头,看电视越靠越近,甚至走路经常摔跤,就要提高警惕,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眼部检查,以确诊孩子是近视还是有其他眼部问题,争取早治疗早矫正。专家强调,如果没有以上症状,家长也应有眼健康管理的意识,定期带孩子到正规眼科机构或医院做眼部健康检查,筛查是否有眼部疾病,保证眼睛的健康。

  小贴士近视不能治愈!暑期治疗近视的小广告不可信!

  学生近视已经成为“国病”,很多机构都会打着暑假的旗号推出一些治疗近视的活动,比如用药物穴位贴敷绿色疗法治疗青少年近视,改善视力。不少家长为了想让孩子摘掉眼镜,摆脱近视,不惜花重金带孩子去治疗。于水明视光医师表示,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, 因为大部分近视都是轴性近视,从其原理可知近视是由于眼轴变长了,如果近视300度,眼轴会比正常的时候长1mm,如果近视600度,眼轴会长长2mm,需要注意的是眼轴一旦长长是永远不会缩回来的。穴位贴敷绿色疗法主要就是按压眼周的穴位,无论怎么按,都没办法把眼轴按短,因此降低近视度数是不可能的。

  不过,这类治疗对于眼睛还是有一定的帮助,如果用眼量大、眼睛比较疲劳,通过按压可以促进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,会让眼睛舒服一些。揪出暑期损害孩子视力的4大“元凶”!

(责任编辑:刘宽阔)

    说点什么吧
  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    相关新闻
    手机访问网址
    微信关注立身
    立身国学QQ群
    习近平绿色箴言妙喻美丽中国
    贝聿铭、贝礼中父子的“香港情结
     
     
     
    中国近代版图到底是清朝奠定的还
    推进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

   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商业行为。
    京ICP备12015972号-6

   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

    缘起      关于立身        著作出版        版权说明        立身通联     友情链接       网站地图        师友建言       企业邮箱
   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